| 投稿信箱:zhongjiaobei@vip.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获奖作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加之社会、家庭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一大批“问题学生”。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自然也包括一些问题学生。因此,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关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开展问题学生转化研究

  1.明确个案研究背景。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和上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能否更好地实现“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和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

  2.描述个案基本情况。付小明,男,12岁,是临夏市逸夫小学五年级学生。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或与他人相处不密切。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发言。在学业上表现出努力不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而且该学生没有不良习惯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注意力涣散,成绩也在班级里倒数。他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城市家庭,父亲经常外出打工,母亲在家一边打工一边抚养教育孩子。母亲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常惹的家长为他担心。

  3.分析个案行为成因。第一,是自身心里的影响。付小明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自身因素所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第二,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付小明同学虽然生长在城市,但父亲经常外出打工,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去餐厅打工 ,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同时由于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对他在学习上的帮助也不大。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经常采取粗暴的打骂行为,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产生了某种恐惧感,给他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性格内向,又胆小恐惧,害怕与人交往,学习没有快乐感成了他最大的特点。第三,是班级环境的影响。付小明所在班级,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同学都很活泼,性格外向。他在班上总是很“显眼”,经常考试倒数,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甚至老师说今天有一同学作业做的不好错误很多,全班同学会异口同声地说是付小明,这种歧视导致他失去了自尊,因此自闭,内向脱离群体之外,他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孩子时期是个争强好胜的时期,若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内心该是多么的痛苦……面对这个孩子,虽说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我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发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计划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第四,是教师教育方式的影响。付小明形成后来的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劳”。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等,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难以激起孩子的上进心,而孩子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真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二、提出问题学生转化对策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不是马上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的确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搞好同伴关系和老师关系,以及家长关系,以“先让孩子开心起来”为突破口,“情、理、导、引”相结合,结果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3.携手合作,形成长久竞争力。被同学排斥在外的打击是很大的,我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被同学排斥在外还需要同学的帮助。我首先注意到他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该生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他的特长是体育,班长也是体育健将,因此他们结成好朋友。其次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同学明白像国栋这样的学生,自卑、压抑、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他有反复。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

  三、反思问题学生转化实效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与以往不同的是和同学交流多起来了,课堂上敢于举手了,大家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他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科学、数学都有明显的进步,但英语还是比较差。这还需对他进一步的关心和引导。

  首先,面对哪些具有任性、自私、专横、懒散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绝不可轻易下结论,过之甚至会酝造悲剧。因此,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造成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不利转化。从该生身上,我发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

  其次,通过对这个教育案例分析,我深刻感受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教育过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奉献爱心,继续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教师要以正面的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要对学生倾注感情,与学生从内心情感上达到共鸣,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一种完善的情感生活和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进步的主动性。

  此外,转化问题学生是一个对人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况且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教师的教育智慧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面对全班几十名学生,教师必须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切忌以分数为唯一亮点妄自评价学生的好与差。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背景,包括他的遗传因素、家庭影响所带来的在智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表现,了解学生并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去尊重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中给予最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