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办公室来了一位实习的英语老师,漂亮时尚,很受学生的喜爱。一天课间我在烧开水,可是上课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看她在办公室,,我就托付她等水开了给管道暖瓶里。她很爽快的答应了,我以为至少下课的时候就有开水喝了。下课了,我倒了一杯,喝了一口却又马上吐出,最多四十度。我问她:“这水开了吗?”她说:“开了呀,怎么了,我一听到水响了就给灌上了。”“水开始响可是没开,要等到它不响了才算开”我说。“真是对不起,我没有干过”她倒是很直爽。全办公室的人不觉哑然。
有位仁兄说:“这也没什么好笑,不过我们家孩子开水还是会烧的。”是啊,我就一点也笑不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即将走上讲台的大学毕业生竟然连烧开水这样的日常劳动技能都不会,你说能让人笑得出来吗?这可能不是她的错,然而这样的事毕竟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该不该有人应该受到责任心与良心的拷问呢?
我想最先应该受到拷问的是他的父母,生儿育女不仅是做父母的能力,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性的。因此,父母生养了孩子首先是完成了自然再生产的责任,这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其社会责任——即是把他们教育好,让她们能够承担他们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基于这一点,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说什么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轮番上,文化课倒是补上去了,区不知劳动技能也是制约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个连自己的日常小事都解决不了的人,他还能干出什么大事呢?造成孩子某方面能力的缺失都是父母的失职。宝贝自己的孩子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因此而害他们不能很好的在社会上生存,那岂不是罪莫大焉吗?
其次应该受到拷问的自然是学校了,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国家早就有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的身体,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不顾,只开设中考和高考要考试的科目,其余一概不问,每天从早到晚学生没有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的人要么是高分低能的学生,要么就是从小学就开始厌学的双差生。试问:这样的学校尽到了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了吗?这到底是在培养人还是在害人呢?良心何在,道德何在?
再次应该受到拷问的就是学生自己了。作为一个人,小时候不懂事有家长宠着什么事也不用干,好像可以理解,但是到上中学了仍然由父母包办自己的一切,诸如代洗自己的袜子手帕什么的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况且还是有相当的学校还是开有一定量的劳技课的,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这样一些小劳动量的劳动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总之锻炼的机会还是有的,一定要把自己装成公主少爷又有什么意思呢?到了大学就更不用说了,离开了父母很多事情情势所逼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在这种情形下仍然不能锻炼出一些日常的技能,那就可想而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再者自己选择了师范,准备将来当教师,那是要为人师表的,是要教育别人的孩子成才的,而就连自己都是一个能力欠缺的人又怎样去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呢,这样的老师合不合格可想而知。如果自己真的走上了讲台,那岂不是误人子弟遗祸百年嘛?
总之,劳动技能欠缺已经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是危及到全民素质的大问题。它的根源最终落到教育的头上,它不仅仅学校的责任,它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各个方面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配合起来共同关注,才能把我们的年轻一代教育成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建设着和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