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信箱:zhongjiaobei@vip.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获奖作品

  摘 要:集体教育通常是以集体内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的,集体环境中能促进学生自我观念的形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空间,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对无锡城区6所学校体育教学中集体教育的“职责分工”、“共同目标”、“团队意识”、“领导核心”、“集体规范”、“共同活动”六方面的调查,从学校培养学生“群”的能力的角度审视,认为体育教学中集体教育的开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通过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对体育教学中集体教育实施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开展集体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无锡; 现状;集体;集体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策略

  Abstract:The collective education is usually in progress in the form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collective environment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 self-concept , provide students with good interpersonal space and train students ” social interaction capabilities. Trough diagnosis in 6 schools of Wu xi about the collective of education in sports teaching ,including six aspects such as “the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the common purpose”、“the team realizes”、 “the core of leadership”、 “the collective standard”、“the common activity”, examining the school ability on training students “the group” carefully,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still some certain insufficiency in the collect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sports teaching, and an alysed the reason causing the insufficiency, then proposed some strategy and the methods about how to develop collec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wuxi; Present situation; Collective; Collective education;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tactic

  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单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集体意识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熔炼。能“群”是人的本性,应当“群”是人的社会性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1]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培养学生“群”的意识和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还是无法摆脱过去那种片面强调学科知识、强调学生智育分数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任。按照素质教育和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来审视我国目前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就会发现我们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没有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对于培养学生“群”的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群”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体教育以其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时空,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群”的能力。因此,对体育教学中开展集体教育状况进行剖析,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文是以无锡城区的雪浪中学、太湖高级中学、格致中学、无锡市国际学校、青山中学、公益中学6所学校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检索系统对青少年心理以及集体教育的相关文献、相关研究论文论著进行搜索、分析和整理,从中获取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无锡城区6所学校的所有班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其中的12个班级进行分班集体课堂问卷调查,答卷前调查员阅读指导语,让学生按要求答卷,答卷完毕后即时回收。发出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20份,有效问卷40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6.7%。

  1.2.3 数理统计法

  在海尔W62型电脑上,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本问卷内容主要涉及集体教育的6个方面:职责分工、共同目标、团队意识、领导核心、集体规范、共同活动。根据"经常"至"没有"相对应“10—0”的程度划分四个等级.。(经常:10—7;一般:4—6;有时:1—3;没有:0)

  表1 体育教学中集体教育现状(%)

  经常 一般 有时 从没有

  职责分工 23.9 30.8 32.0 13.3

  共同目标 37.5 34.7 20.4 7.40

  团队意识 17.5 44.8 31.0 6.70

  领导核心 37.9 36.0 12.1 14.0

  集体规范 32.3 37.7 19.0 11.0

  共同活动 35.0 38.2 21.9 4.90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体育教学中集体教育的开展,6个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职责分工”、“团队意识”两个方面。学生认为集体内经常进行“职责分工”的占23.9%,从没有的占13.3%;认为自己在集体内经常能产生“团队意识”的占17.5%,从没有的占6.7%。体育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群”的能力的角度去审视,“共同目标”、“领导核心”、“集体规范”、“共同活动”这四个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s 2.1 职责分工

  图1 集体教育中职责分工情况(%)

  “职责分工”是在集体内,每个成员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担当一定的职责,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任务。[2]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集体教育中,学生认为集体内经常进行“职责分工”的占23.9%,一般的占30.8%,有时的占32.0%,从没有的占13.3%。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教育无法摆脱过去那种片面强调学生智育分数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部分教师对学校体育功能的片面理解,无法认识到学校体育在社会学习领域的功能,使得学校体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在 “职责分工”上也没有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集体教育就变成了有形而无实的教学。

  \s 2.2 共同目标

  图2 集体教育中共同目标情况(%)

  “共同目标”是在体育教学中集体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在行动过程中设立的各个阶段预期成果。[3]从(图2)的数据可以看出,集体教育过程中,学生认为集体内经常有“共同目标”的占37.5%,一般的占34.7%,有时有的占20.4%,从没有的占7.4%。

  造成学生“共同目标”不明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对目标的设置在体育教学应用中存在不足,即只注重结果和长期目标的设置,忽略短期目标的设置与调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另一方面,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主体,他们所掌握的体育技能、运动经验还欠缺,对自身的体育需要还缺乏深刻地理解,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集体还不能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情况来设定适合集体的“共同目标”。

  \s 2.3 团队意识

  图3 集体教育中团队意识情况(%)

  “团队意识”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4]从(图3)的数据可以看出,集体教育过程中,学生认为自己在集体内经常会产生“团队意识”的占17.5%,一般时会产生的占44.8%,有时会产生的占31.0%,从没有产生的占6.7%。

  造成学生“团队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城市化速度在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那种朝见晚见大屋的居住环境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加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串门的机会减少了,致使感情交流的渠道也少了,这种生活方式对孩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二、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高,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想法, 使得学生课余游玩的时间被极限的压缩了,中学生失去了同周围同龄人一起交往的小天地,逐渐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相处、做事顾及他人不多等问题。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使得学生当中存在一部分人“团队意识”薄弱。

  \s 2.4 领导核心

  图4 集体教育中领导核心情况(%)

  一个集体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必须要有 “领导核心”,他是带动整个集体奔向“共同目标”的“火车头”,又是团结集体成员共同进步,贯彻执行教师意图的桥梁。从(图4)的数据可以看出,集体教育过程中,学生认为集体内经常会有“领导核心”的占32.9%,一般时会有的占31.0%,有时有的占17.1%,从没有的占19%。

  造成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没有重视“领导核心”的培养,致使“领导核心”在集体内领导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履行领导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起到核心人物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表现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自己的观点、看法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他们渴求“平等”的对话。[5]

  \s 2.5 集体规范

  图5 集体教育中集体规范的情况(%)

  “集体规范”是指集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思想、评价和行为标准。[6]一个集体要维护其统一,其成员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这些规则可以规范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统一成员的意志和行动。[7]从(图5)的数据可以看出,集体教育过程中,学生认为集体内经常有“集体规范”的占32.3%,一般的占37.7%,有时有的占19.0%,从没有的占11.0%。

  造成学生集体内规范意识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确立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教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认识却走入了误区;[8]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增高,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常常剥夺了学生课余娱乐时间,中学生形成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失去了与周围同龄人一起交往的小天地,他们中的相当一部份人孤僻、任性,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给社会知识,社会行为规范的掌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集体教育中无法形成正常的“集体规范”。[9]

  \s 2.6 共同活动

  图6 集体教育中共同的活动的情况(%)

  “共同活动”是集体存在的基础,集体通过共同活动把成员联结在一起,从而表现出集体不同于个体的社会意义。[7]从(图6)的数据可以看出,集体教学过程中,学生认为集体内经常开展“共同活动”的占35.0%,一般的占38.2%,有时的占21.9%,从没有的占4.9%。

  影响“共同活动”开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由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单调、手段贫乏、机械,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在开展“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活动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又没有从价值观上加强教育与指导,从而去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这个群体当中,存在着一部份学生性格比较孤僻,与老师、同学交流存在着障碍,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活动中。

  3 体育教学中实施集体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3.1 班级中优化分组,确定职责分工

  优化分组,确定职责分工,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组,将不同“质”(这里指差异)的5—8名学生组成一个集体。在每个集体内,各成员具有相应的职责分工,彼此承担责任,并指定或让集体推选小组长,小组长是教师的助手,在小组中起核心作用。这样的分工使小集体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单向交流的授受关系,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交流得以真正的实现。在小集体内每个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指导、相互启发,从而实现思维上的碰撞,这种学习方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克服封闭保守、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障碍,利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体育教学的社会适应领域功能创造了条件。

  3.2 集体内设定四级目标体系

  目标的设置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事习惯。在集体教育的实践中,设定四级目标:一、课程总目标;二、教师制定的总目标;三、集体目标;四、学生个人目标。每个集体里,学生根据自定的目标去学习、去锻炼,通过学生的努力以及集体成员的帮助,完成“个人目标”,从而使“集体目标”也有效的完成,每个“集体目标”的完成,也就达到“教师制定的总目标”。这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有其合理性,因为短期目标易于学生形成积极期望,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计划,做到自发地、自主地学习。通过达到4种不同级别的目标,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运动的成功。

  3.3 集体内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教育优化分组的教学模式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优化分组将5—8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以其集体内人员固定、人数少并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教师面临大班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在小集体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丰富了集体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丰富了同学之间交流的渠道。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而良好的团队精神正是新时代人才所需要的。

  3.4 集体内开展游戏

  集体内游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社会角色的培养,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游戏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课堂的内容、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组织、安排学生进行游戏,并分配不同任务。例:在“三人四足跑”游戏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平时不大言语、胆小怕事的学生担任小组的指挥者,通过游戏的形式,加速学生对角色职责、义务的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集体内游戏的开展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在游戏的过程中,都有特定的规则和要求,这种特殊的“规则效应”可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学会服从法纪,尊重他人,学会约束自我,公平竞争,懂得必须克制越轨行为,服从游戏道德规范,必须在规则的要求下与他人竞争或协作,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制能力,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顺应社会规范的好习惯,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10]

  3.5 集体间教学比赛

  集体间开展教学比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比赛: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其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体育教学比赛中必然存在失败的结果,对于失败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学生在教学比赛中或多或少会经历失败的打击,这种失败所引发的挫折体验,对学生个人或集体无疑是一种心理的磨练,承受挫折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调适过程,这种调适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11]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比赛,使得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不断确立自己的新目标,集体内易于形成互教互帮的学习氛围,“小集体”之间形成你追我赶、为达目标而争创优先的现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结 语

  集体教育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活动的性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它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相一致。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从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群”的角度去审视,体育教学中开展集体教育的六个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团队意识”和“职责分工”两个方面。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教学,有效实施集体教育,学生定会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万良.人能群 贵义理—中国传统道德的社会定位[J].新疆社会科学,1997,1:54-59.

  [2] 张俊宏.词海[M].长春:吉林大学出饭社,2004:2444.

  [3]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饭社,2005:5.

  [4] 汤帮耀,彭希林,旷浩源.大学新生团队意识培养之研究[J].教书育人,2007,12:49-51.

  [5] 王志红,雄伟.浅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教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99-100.

  [6] 汪忠.浅析班集体的规范[J].贵州教育,2004,5:13.

  [7] 赵玉如.集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饭社,1999:6.

  [8] 郑华伟.构建学生体育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667-669.

  [9] 胡梅清.新课标下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34-336.

  [10] 赵超君.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2,6:62-63.

  [11] 宣凤霞.论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4,3:81-83.

  [12] 曲宗湖,杨文.现代社会和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饭社,1999:12.

  [13] 焦艳.体育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的积极作用[J].贵阳师专学报(社科版),200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