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信箱:zhongjiaobei@vip.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获奖作品
摘  要:北京首推高职院校“高会统招”录取模式,是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模式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新探索,“高会统招”采用突出专业、分数优先的投档方式,更加体现出学校和考生对考试科目话语权的尊重。新模式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突显职业教育的专业本位,本文将从政策学的角度对“高会统招”模式的政策方案、政策目标及政策建议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会统招;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决心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高职院校单一僵硬的招生方式对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招生生源复杂、参差不齐的现状要求高职招考方式实现多元化。北京市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首次推出“高会统招”的新模式,该模式是推进高职招生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从政策学的角度对“高会统招”新政策的政策内容、政策目标及政策建议进行分析,力图全面阐述新政策的本质问题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高会统招”模式的政策方案
 
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包括“高会统招”、自主招生、单考单招和艺术类招生等四种模式。“高会统招”录取模式是以高考成绩和会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录取时先判断考生会考成绩是否符合所报志愿的要求,对符合要求的考生按高考成绩从高分至低分录取至计划完成,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具体内容如下:
(一)“高会统招”科目组合
高考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文/理)、外语。会考备选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共8门。进行高职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分别确定文理两类的招生计划,同时从会考备选科目中选定2或3门提出成绩等级要求,并提前公布。如下图:
部分学校专业招生会考科目及等级要求
专业类别 学校 会考科目及等级
园艺技术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生物(C),化学(C)
沈阳农业大学 化学(C),生物(C)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C),生物(C)
观光农业 北京农学院 生物(C)地理(C)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C),地理(C)
植物保护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生物(C)化学(C)
畜牧兽医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化学(C),生物(C)
辽宁医学院 化学(C),生物(C)
汽车运用技术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物理(C),信息技术(C)
资料整理:来源于2010年《北京市高职专科专业招生会考科目及等级要求目录》
(二)志愿设计及录取方式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志愿设计以“专业+学校”为志愿单位,即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为一个志愿单位,体现考生的专业选择(职业性向)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要求的紧密结合。录取时按照文理两类分别进行,在考生会考成绩满足学校要求的基础上,按考生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逐一顺序投档。
(三) “高会统招”的政策价值取向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类别,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有较大差异。高等职业教育招收新生时,在考查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基本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通过多种方式考查学生的职业潜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改革,作为整个高考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其基本出发点在于:一方面要针对部分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将其平时的学习成绩作为入学基本条件,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考试负担,使学生获得适合于各自特点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在考查其基本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考查其是否具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基础知识。
 
二、“高会统招”模式的政策目标
 
(一)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导向
高中会考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及合格毕业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会考科目成绩合格,表明考生基本具备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高考时无须再进行相关科目考试。针对部分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将其平时的学习成绩作为入学基本条件,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考试负担,使学生获得适合于各自特点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以突显高职学生的专业性为特色
高职院校是专门培养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高校,专业的倾向性比较强,与普通高校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先前的高职招生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标准是一样的,毫无特色可言,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高职招生是落榜生的归宿,只能招生一些没有学上的学生(现在还是,据统计只有5%的人愿意报高职)。高会统考可以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考查其基本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考查部分会考学科,考查其是否具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基础知识。
(三)以专业为本的志愿填报方式为抓手
“高+会”方式志愿填报将由以往的突出“学校”变为突出“专业”。以往报志愿一个学校可报五个专业,目的是进学校。而“高+会”将以“1个专业+1所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每名考生可填报20个志愿,突出考生对专业的选择,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考生想报“计算机专业”,那么这个学生可以选择多个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报考。体现出考生的专业选择(职业性向)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要求的紧密结合。北京市高招办主任高福勤说,这一设计将把考生的个性特长与学校的学科优势相结合,不仅满足考生的个性发展,也将推动高职学校的建设。
(四)以确保学校与考生考试科目的话语权为核心
为了让高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平时成绩、个性发展,会考成绩或者说学生三年的平时表现应该是高校招生的依据。但是据透露,在统招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只是参考,高考成绩仍是主要依据。而这种“高会统招”模式的会考成绩将真正的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提出自己的科目要求和科目的成绩登记,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差异性。学生可以从各个高校的专业目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参加高职录取工作。这种方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职学校与考生的相互选择。这还是一种探索,是借鉴了欧美国家的招生录取方式,比如英国的A-level考试制度,德国的资格证书制度等。
(五)以探索高校多样化招生方式为己任
从国家教育部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高中会考必然是普通高考的一种补充,各省市在高校录取中已近明确要建立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的电子档案供高校录取学生,尽管会考成绩并未真正发挥作用。北京的这种“高会统招”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其成效如何将会对未来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提供很好的经验。这项改革不仅是要求高校把考生会考成绩作为录取的依据之一,更重要的是“高会统招”模式实现了高职院校在录取学生中的话语权,有了自主权。同样也给考生自由选择专业、自由发展的权利。
 
三、“高会统招”模式执行的政策建议
 
(一)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及各部分录取权重
“高会统招”以突显高职学生的专业性特色,但是从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通过率方面看,高职招生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首先,在会考的科目设置上,文科以政史地为主,理科以理化生为主,这些传统考试科目的成绩无法体现考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潜能。其次,会考科目的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大部分院校要求C以上,过高的通过率让会考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终的录取还是以高考成绩来决定,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要降低高考成绩中文化课的比重,可以尝试把高考成绩作为资格性考试,只要过了一定的分数线就有资格参加高职招生,录取时以所选特长专业的成绩为依据。也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增加对考生社会实践经历的要求,德国专科高等学校在招生中对文理高中的毕业生,要求必须有一定的与所申请专业一致的实践经历,一般要求3个月。[1]
(二)“高会统招”中高考应统一独立组织
“高会统招”模式中考生虽可以选择只考语数外,但是将失去报考本科的机会,因此大部分考生选择了参加全部考试。据调查显示,真正想读高职的学生只有4%左右,大部分人是在本科落选后进入高职。冯伟国教授曾对上海市高职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做过调研,结果显示超过88%的学生认为自己报考的院校的录取原则是综合考虑和偏重文化考试成绩。“高会统招”中采用统一高考成绩,统一高考成绩无法实现出高职院校对考生动手能力、专业特长等方面的考察。因此,本文主张要单独组织高职院校统一考试,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应该在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结束后进行,所有报考专科层次(含普通专科、高职教育、电大普通班等)的考生都必须参加这一轮高考。这种方式可以使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拔合适的考生,而不必尾随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校淘汰的落榜生,从而更有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2]考试内容应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加强对考生接受新信息和利用新信息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学会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对考生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考查,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内容,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三)实现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
是否选择“只参加语、数、外三个科目的考试”,让不少家长们感到为难,“高会统招”是本专科填报志愿的分水岭。如果选了就意味着只能报高职,如果不选则要全部科目都要考,复习文、理综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孩子学生成绩不是很好,担心两者都耽误。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4]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利益的协调与再分配,“高会统招”政策将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高职学校、考生及家长、用人单位等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这些群体间不一致的利益诉求必然会给政策有效实施带来阻力。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利益协调机制,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各方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高职院校应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保持专业设置的前瞻性,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考生及家长要有正确的观念,合理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四)创造“高会统招”有效实施的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受到一定政策环境影响,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鄙薄职业教育的社会传统观念和一些不利的政策导向,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始终被社会边缘化,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无法吸引优秀的生源,很难在招生选拔时严格把关,致使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水平普遍较低,给教学实施带来许多实际问题。[5] “高会统招”政策的有效实施也受制于各种制度环境的制约,不仅依赖于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力度、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还依赖于整个社会对于接受高职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在新的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指出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等,表现出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6]高职院校应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以优质的教育质量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社会各界也应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宗让.大学战略中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0,2.
[2]徐涵.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J].广西教育,2002,10.
[3]吴乃欣.高职招考制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4]樊本富.高职招生入学考试改革初探[J].湖北招生考试,2003,12.
[5]郭 扬.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标准[J].教育研究,1999,10.
[6]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7]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